《浙江日报》刊登我所侯子峰博士的文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01浏览次数:228

2019617日,《浙江日报》刊登我所侯子峰博士的文章《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全文如下:

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一方面,可以借助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载体实现“两山”转化。另一方面,“两山”转化还存在其他形式,如“绿水青山”至少对引进项目、人才等有较大作用,而这对于经济发展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故“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不能仅仅从经济效益角度去解读,还应看到“绿水青山”本身的生态价值及其对人的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把良好生态环境转化为生态产业的经济发展优势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所谓高效,是指发展的农业能使农民致富;所谓生态,是指发展的农业能提供安全绿色农产品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善于结合本地特有的生态环境资源、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发展有特色的生态农产品。另一方面,以绿色消费为导向,突出产品的生态性和品牌性,打造绿色安全的国内外知名食品。

  以高科技为引领发展高效生态工业。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主动力,推动原有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有限的资源区域内应坚决关停低小散的污染企业,扶持少数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科技含量较高、污染较小的企业做强、做精。比如,长兴县通过产能淘汰和兼并重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铅蓄电池企业由原来的225家减少到16家,产能增加14倍,税收增加6倍。另一方面,利用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加工业。比如,湖州市利用本地竹子资源,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椅业、木地板、竹制品等产业,在相关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收益颇丰。

  追求生态旅游、休闲和养老的一体化。旅游建设不能只搞高大上的项目,不应只让游客作为旁观者观风景,更重要的是让游客通过参与一些互动性的活动,深入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等。做好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能增强当地旅游的亲和力、吸引力及盈利能力。同时,要把旅游与养老服务业结合起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产业的规模和盈利前景不容小觑。可利用本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较高质量、价位适度的休闲、旅游、饮食、出行、居住、医疗等服务。

  利用良好生态环境引聚资本、技术、人才、项目等经济发展要素

  利用环境优势引进外来资本、产业和技术。一方面,可利用环境优势从国内外引进资本,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高端工业项目和教育、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社会养老等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可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引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增加城市的人力资源财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利用环境优势引进人才和高质量人口。一个城市只有具备适度的人口才会繁华、有发展后劲,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才,才能加快产业发展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仅以优美环境来引人是不够的,“绿水青山”也需要“配套”才能发挥功用。所以,还应成立专门机构,对于各类人才的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确保人才能来、来了不走。

  利用环境优势举办各类活动和申报各类项目。一方面,通过举办大型商品会展和文艺展演、体育赛事等活动,既为地方发展增加人气,又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申报国家和省市级各类绿色发展项目和其他社会经济项目,更好地加快当地发展。

   增进人的生态福祉与推进人的现代化

  通过践行“两山”理念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它是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是最普惠、最公平的民生福祉。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看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以及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产品的需要。同时,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生态环境,绿色舒适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让人们尽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工作之趣。

  通过践行“两山”理念推进人的现代化。一方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确立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产生活观。另一方面,为人们提供更多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社交等,使人们对幸福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层面,而是广泛涉及到生态层面和社会、哲学、文化、伦理、心理层面,推进人的现代化和绿色发展。

【作者为湖州马克思主义讲习所教师】

文章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19-06/17/content_3238946.htm?div=-1 an>